隔壁住着的一对婆媳,最近又起冲突了。
本来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得好好的,就因为婆婆的一句话,让儿媳立马发火。
她说:“自从生了孩子后,婆婆就跟我们住在一起。我每天睡会懒觉也被她念叨、点个外卖也被她说,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。”
其实很多时候,婆婆不是故意要刁难儿媳,只是话一出口,就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。
下面这4句话,特别容易伤儿媳的心,做婆婆的最好别说。你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话呢?
01
“我们那时候.......”
kid
你的婆婆会不会总爱用“我们那时候”开头,开启一场“忆苦思甜”的演讲?
就像邻居家儿媳,产后本来是想请月嫂的,但婆婆双手一叉腰说:
“我们那时候自己带,哪用得着花那冤枉钱!”
“我们那时候自己带,哪用得着花那冤枉钱!”
展开剩余87%她刚想解释月嫂重要性,婆婆就又补了一句:
“不就是带个孩子吗?我来帮你带,当年我一个人带三个都没问题!”
“不就是带个孩子吗?我来帮你带,当年我一个人带三个都没问题!”
可实际上,婆婆带孩子时总用老一套方法:嚼碎食物喂孩子、把屎把尿、觉得空调费电非要开窗让孩子吹穿堂风。
邻居儿媳好心提醒,婆婆反而生气:
“我们那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,也没见谁出问题!”
“我们那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,也没见谁出问题!”
她按照书上的教程给孩子添加辅食,婆婆却摇头:
“我们那时候米汤泡饭就养大了,哪有这么多讲究!”
“我们那时候米汤泡饭就养大了,哪有这么多讲究!”
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,让她越来越不愿意和婆婆交流。
很多婆婆总把“我们那时候”挂在嘴边,其实她们有时候只是想念叨念叨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,回忆一下过去的日子。
但说着说着,就不自觉地开始和儿媳对比。
可这一比,问题就来了。
现在和过去根本是两码事,几十年前的生活条件、教育观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。
婆婆年轻时候的经历,放在现在根本不适用。
非要这么比,只会让心里越想越不平衡,话赶话就容易说出一些让儿媳伤心的话,本来没啥矛盾,最后闹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。
与其翻来覆去讲以前的事儿,不如多理解年轻人的想法,这样大家相处起来才舒服,日子也能越过越和睦。
02
“别人家儿媳”
kid
“你看看别人家儿媳,又孝顺又能干,还会给婆婆买这买那。”
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,但谁都不喜欢被拿来和别人比较,尤其是在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面前。
老家一个阿姨,就特别爱跟人攀比。
每次看到别人家儿媳手脚勤快,或者听说谁家儿媳孝顺公婆,就忍不住唠叨自家儿媳。
张口闭口都是和我们阴阳怪气的说:
“你瞅瞅人家媳妇,干活又快又好,嘴还甜,再看看我家的,哼。”
“你瞅瞅人家媳妇,干活又快又好,嘴还甜,再看看我家的,哼。”
这话听多了谁受得了?
果不其然,儿媳三天两头跟她吵架,家里闹得鸡犬不宁。
我妈好心劝她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日子,总盯着别人,多看看自家的。
可阿姨根本听不进去,还理直气壮反驳:
“我说说还不行?人家儿媳就是厉害啊。”
“我说说还不行?人家儿媳就是厉害啊。”
每次听完我们都直摇头。这么比下去,家里哪还有安宁日子?
外人的生活,看着光鲜亮丽,背后说不定也有难处。
再优秀的“别人家儿媳”,说到底也是外人。
光盯着自家缺点,总羡慕别人的好,一家人怎么能过得舒心?
想要家庭和睦,就得学会欣赏自家儿媳的闪光点,别让攀比伤了和气。
03
“我儿子赚钱多不容易啊”
kid
当夫妻因为家庭开销、生活消费产生分歧时,婆婆总会站出来说上一句:“我儿子赚钱不容易”。
这句话看似是在心疼儿子,实则是在指责儿媳不会过日子、乱花钱。
可家里买东西、过日子哪样不要花钱,难道这些开销都是儿媳一个人享受了?
平日里洗衣做饭、带娃操持家务,难道就不算付出?
时间久了,这些委屈越积越多,婆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僵,整个家都跟着不得安宁。
家里的日子能过好,离不开儿子在外面打拼赚钱,也少不了全职妈妈在家操持大小事务,两个人的付出都同样重要。
要是婆婆只看得见儿子加班辛苦,却对儿媳的劳累视而不见,小两口也很容易因为这些话闹矛盾。
儿子儿媳关系不和睦,这个家也就散了架。家里整天吵吵闹闹,孩子也跟着遭罪。
一家人相互体谅、和和气气,日子才能越过越好,何苦非要因为几句抱怨,把好好的家闹得鸡飞狗跳呢?
04
“儿子有了媳妇就忘了娘”
kid
儿子结婚成家后,一些婆婆总觉得儿子和自己疏远了,于是就会抱怨“儿子有了媳妇就忘了娘”。
儿子结婚后,需要在妻子和母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。
儿媳也希望能和婆婆和谐相处,融入这个新家庭。
可婆婆的这句话,会让儿媳觉得自己不被接纳,不管自己怎么努力,在婆婆眼中都是“抢走”儿子的人。
小区里的一个阿姨就总为这事犯愁。
她跟我们说,儿子刚结婚那阵儿,对她可上心了,逢年过节大包小包往家拎,连她穿多大码的鞋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可自从结婚后,儿子又忙工作又忙孩子,电话打得少了,过节也顾不上回来看她。
阿姨心里委屈,就忍不住抱怨:“有了媳妇就忘了娘!”
其实仔细想想,谁年轻的时候,不都是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小家庭上?不也盼着丈夫多分担些家务、多关心孩子?
孩子长大了,自然要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,不可能永远只做个围着妈妈转的“乖儿子”。
这话要是被儿媳听见,就会让儿媳觉得丈夫是离不开妈妈的“巨婴”。
一家人过日子,互相理解才能和和睦睦,揪着这点小事抱怨,实在没必要。
真正会处关系的长辈,都明白一个道理:两代人过日子的方式本来就不一样,没必要非得用老一套去要求年轻人。
与其翻来覆去纠结一些小事,不如多理解年轻人的想法,这样大家相处起来才舒服,日子也能越过越和睦。
发布于:北京市金多多配资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-正规期货配资-股票查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